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大型工业联营企业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已失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04:43:53  浏览:93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大型工业联营企业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已失效)

国务院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大型工业联营企业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1987年4月2日,国务院

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关于大型工业联营企业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暂行规定》,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大中型企业,是“七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型工业联营企业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是改革计划体制、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搞活大型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计委要会同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经委,把这项工作认真抓起来;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支持这项工作,协助计划单列企业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促进生产的发展。

关于大型工业联营企业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暂行规定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3月20日)
大型工业联营企业(包括大型工业联合企业和基本建设集团项目,以下统称单列企业)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这是计划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做,有利于企业摆脱条块束缚,增强活力,发展横向联合和专业化协作;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实行政企分开,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国家对单列企业进行计划管理和业务指导。单列企业要在国家颁布的各项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国家计划的要求,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自负盈亏。国家鼓励单列企业开展正常的竞争,防止垄断。

一、企业实行计划单列应具备的条件
(一)单列企业应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是以一个或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跨部门、跨地区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联合体,也可以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资产和生产能力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
(二)单列企业的产品对国家生产建设和国内市场供应以及出口创汇具有重大意义。这些产品应当是质量好、具有经济批量和发展前途,在国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品。
(三)单列企业应是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大型工业联营企业计划单列的范围,目前只限于其中紧密联营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经济上可以统负盈亏,也可以分负盈亏。
(四)单列的基本建设集团项目应是在一定区域内(可以在一省范围内或跨省区)几个紧密联系、互为条件、以工业为主体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群。这些项目由新组成的一个经济实体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并负责投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具备上述条件的大型工业联营企业根据自愿的原则,向国家计委提出单列申请,由国家计委商有关部门和地方审批后实行单列。基本建设集团项目实行单列,由国家计委确定。

二、计划单列的内容和方法
(一)单列企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应在国家计划中单独列出,包括主要产品产量、主要产品调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和重大项目、统配物资分配、进出口贸易、劳动工资等。鉴于目前财政、金融等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有些单列企业财务关系在地方的,仍维持现状。
(二)单列企业的计划草案直接报送国家计委,同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省辖市计委(计经委)。国家计委商有关部门经过综合平衡后,将有关计划指标直接下达给单列企业,同时抄送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省辖市计委(计经委)。
(三)单列企业承担国家指令性生产计划或国家订货任务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由国家计委按照调拨计划或订货合同直接分配。单列企业要保证完成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生产计划和产品调拨任务。单列企业按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生产的产品所需的物资和产品销售,主要通过市场解决。大型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经国家计委批准了总体规划的,其单项工程可不再报批。
(四)单列的基本建设集团项目所需的中央投资(包括拨改贷、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统配物资,由国家计委直接安排。在远离城市和工矿区建设集团项目所需的中央投资和统配物资,还应包括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所需的投资和统配物资。单列的集团项目中如有原属于包干行业的项目,其投资和物资指标(包括基础设施所需的部分)应从包干基数中划出,由国家计委直接安排。
(五)单列企业可以参加国家计委召开的专业会议。国家计委要将有关经济计划方面的文件直接发给单列企业,并及时通报有关的宏观经济信息。
(六)单列企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字,应直接报送国家统计局,同时抄送有关部门和所在地的统计部门。国家统计局应在统计资料中把单列企业的有关统计指标单列出来。

三、单列企业与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关系
(一)单列企业应当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行业规划、技术政策和各项标准、定额的指导下,进行生产建设。有关部门对单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进行协调、服务、咨询、监督,及时提供各种经济信息。有关部门的部管物资要继续供应给单列企业。在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尚不配套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单列企业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支持他们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二)单列企业应向所在地方政府照章纳税。地方政府及其计划机关要积极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和有关服务工作,为单列企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单列企业生产的某些紧缺产品,在分配上要适当照顾所在地区的需要。单列企业所需地方管理的有关物资,地方要继续供应。
(三)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单列的集团项目的建设,要积极给予支持。部门和地方在集团项目中参股的部分,要按国家计划要求及时提供资金和相应的物资。
(四)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单列企业不得在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外另行下达指令性任务。单列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积极承担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来料加工和其他协作任务。
(五)单列企业要接受财政、银行、税务、审计、物价、工商行政管理、统计等部门的监督。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所作序言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所作序言的通知

法发[2002]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
担任总主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审定,迄今为
止我国最全面、系统、实用的大型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
汇编类工具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已于2002年10月由
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该书撰写了
序言。10月16日,全国各大媒体播发了江泽民总书记为《法
库》作序的新华社通稿。
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所作的《序言》,
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精辟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重视法制
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法制建设、形成
完备法律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回答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实际相
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一脉相承的法治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治党、治国思想的最新
发展,对于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所作的
《序言》,对于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方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和完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意义重大。要把学习江泽民同志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法库》所作的《序言》,同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紧密结合起来。《序言》中关于我国
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理论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
国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工作,特别是人民法院推进法院改
革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开展学习
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所作《序言》的活动,
紧密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深刻领会《序言》的丰富内涵和
精神实质,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有关社会
主义法制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审判工
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法院改革,大力加强法官队伍的职业化
建设,努力实现“公正与效率”世纪工作主题。不断开创人民
法院工作的新局面。
各级人民法院要高度重视这次学习活动,精心组织,认
真部署,确保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组织学习时,
应当主动邀请当地党委、人大的领导同志参加,加强学习活
动的领导。同时,要向本地党政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行政
执法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库》的宣传发行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以上通知,请即遵照执行。
2002年10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序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国家兴旺发
达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一九九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第
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五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和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载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标
志着中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
法律,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经
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通过法治来引导和规范经济
生活和社会生活。依法治国,是我们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
事业、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有效方式。只有严格依照宪法和
法律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才能保证全体人民依法行使国家
权力和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只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作保
障,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只有正确运用
法律手段,有效调节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才能保证国家和
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
乱,这是一条被古今中外历史所证明了的为政之道。
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我们己经明
确,要在二0一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
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首要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持我国法律体系的社
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要从国情出发,制定和实施体现人民意
志和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在我国宪法的基础上,
形成体系统一、结构逻辑严谨、法律部门齐全、体例安排科学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的各项工作和社会的各方面生
活都有法可依。
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需要我
们进行长期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进程也取
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我们面临的立法和修改法律的任务还
很重,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下行使权
利和履行义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我们必
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体现人民的意志,大力
加强立法工作,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大力
加强法律教育和研究工作,大力在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尤
其要大力增强各级干部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总之,
实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法治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
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是一套反映我国法制建设成就
的法律全书。编辑出版这套大型的法律全书,是一件很有意
义的基础工作。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助于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特别是有助于推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进程。

江泽民
二00二年七月十二日

司法独立的制度要素与保障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米 健


无论是从思维逻辑和实际操作来看,还是从历史、现实和所有法治国家的经验来看,建设一个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当然是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这不仅意味着要有健全的立法,而且还要有法律实现的制度保障,即要有公正的司法和相应的司法制度。这也是为什么随着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提出,司法公正就越来越成为一个讨论热烈的社会主题。随着社会范围内讨论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司法公正未能在现阶段中国得到真正实现,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现今司法人员整体素质的欠缺,而且还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现阶段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司法独立。在任何法治国家或追求法治的国家中,没有司法独立就不可能最终实现司法公正。因此,探讨司法独立的可能性及其在现实社会条件下的实现途径,应是现今法律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司法机构显然首当其冲地面对着严峻急迫的挑战。而我国是否能够成功地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机遇,战胜挑战并使之转化为有利的条件,最关键、最直接的任务和指标就是:我国司法机构今后是否能够以公正高效的司法审判工作证明我国政府对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义务,证明我国维护发展市场经济及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制条件与环境。因此,我国司法机构能否在涉外和涉世案件中实现公正与效率,乃是直接实现和体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目的的基本问题。
一、司法的前提条件

司法是法律实现的根本途径。进一步说,它凭借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将立法所确立的规则转化为不可违背的社会秩序。概括地讲,立法是要创立规则,并设定一种秩序;而司法则是实现规则,并确立和保障一种秩序。所以,为了达到法律制度所设定的目的,为了建设和实现法制国家,法律实现——司法就是必然和无条件的。因此,我们说法律实现或司法的前提条件就是法律实现或司法的必然性和无条件性。

应该指出,一个以立法体现的实体正义和立法设定的程序正义一旦确立,那么,完成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有机结合,并且实现两者之间的一致性,最终实现法律秩序正义的社会职责就必然要由法官来担当。于是,在此又必然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即法官如何才能顺利完成他所担当的社会职责和使命呢?显然,法官首先必须获得无条件实现其社会职责的社会地位、权威和尊严,而这些只能由体现社会和人民意志的法律赋予,而且不应受任何团体、党派和行政机关的制约。换言之,法官只对法律负责,对法律所体现的社会和人民意志负责,完全独立于其他国家管理机关和任何政治团体。只有如此,才可能谈得上司法权威,才可能去追求司法公正和法治国家。对于法官而言,法律就是目的本身;而且只有在仅仅服从法律的法院中,才能真正实现司法独立。

二、司法独立的基本要素与保障

实现司法独立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其实同时也是其保障,即:司法系统独立(外部独立)和法官独立(内部独立)。

(一)司法系统独立

司法制度是整体法律制度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是实现法律正义的一个必然环节。所以,我们必须给予司法制度的载体——司法系统以充分的社会信赖和权威,使之真正能够独立地实现法律追求的正义目的。如果不能保障司法系统的独立存在,司法独立也就不可能,其结果,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司法公正。虽然从国家机构设置上看,我国的司法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但实践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社会条件以及观念的制约,我国的司法系统并不能够真正独立。考察近些年来在司法方面发生和存在的种种问题,包括司法腐败、司法效率不高乃至司法不公正现象频繁发生,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司法体制上的问题。具体说,在现实工作中的许多方面,行政系统与司法系统的关联密切,而且这种关联并非是对等的,后者实际是处在前者制约之下的。从实际情况来讲,现今的司法系统还是党政系统的一个延伸部分。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现今的所谓司法腐败,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腐败在司法系统的延续,是行政管理腐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只要还存在着行政管理的腐败,司法腐败就是一种必然。因此,现今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实现司法体制的改革,逐步实现司法系统的真正独立。

司法系统独立的首要保障或前提条件在于司法系统与行政系统的分立。当然,我们在此所谈的司法与行政分立,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国家理论的简单照搬,而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司法行政分立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分立,更重要的是实质上的分立。鉴于我国社会政治的现实条件,司法系统独立应该具备以下的实质内容:

第一,机构设置和级层管理上的完全独立。实现司法系统自身的统一机构设置和管理,即自下而上的建制和自上而下的管理。更进一步说,法院系统的建制和管理应完全不受同级行政机关或地方政府的干预或制约;下级法院的建制和管理完全取决于上级法院的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地方政府,如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等等。现今正在考虑建设的地方海事法院或国际贸易法院以及隶属于司法系统的法官学院都应该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实施。

第二,组织人事上的完全独立。实际上,这是直接关系法官队伍素质、司法人员作风和形象、法官司法工作水平乃至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个世纪主题的关键。可以说,现今司法队伍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司法队伍来源或构成不严格、不规范、不自主造成的。例如,许多地方政府时至今日仍然经常向同级地方法院派遣非法律专业的人担任院长、副院长和一般司法工作人员,这个问题在基层尤其严重。虽然已经实行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会对此有所限制,但如果不从根本制度上想办法,这个问题就不会得到真正解决。我国的法官法早已经颁行实施,而且有些规定还很现代化。但是,培植一个现代化的法官队伍,还需要一些国家管理层面上的相应制度。其中最关键的是:法院司法及管理工作人员的进出,必须要由法院本身依照法官法独立决定,不应受政府或其他团体的强制干预和影响。今后,我国法院的人事决定权应该逐渐过渡给完全独立的各级司法委员会。至于委员会人员组成,虽然不排除来自行政权力机关或由其指定,但主席和大多数成员必须是职业法官。

第三,经费财政上的独立。法院人事和财政不独立,受制于地方财政和组织人事部门,是长期困扰法院系统的两大问题。它迫使法院不得不考虑甚至屈从于司法系统外的各种意见和压力,从而使法院服从于法律大打折扣。在财政经费方面,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以至于各地法院的财政来源也差距甚大。其结果,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建设发展和司法工作有因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要求,但实际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根本无法获得统一同步的发展建设。事实上,各地各级法院长久以来不得不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其结果,必然又使作为国家司法机关本应独立的法院进一步依附于政府和其他团体。这实际上造成了国家法治过程中的一个恶性循环。从今年开始,诉讼费作为法院经费来源之一的制度被废除,今后法院诉讼费和财政来源将彻底实行“收支两条线”。在法治国家的意义上,这种举措当然是一种进步。如果它能够在司法独立的大前提下操作和实现,那么无疑会对今后法院系统的财政独立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失去上述前提,这个措施倒反而会使司法独立及各地司法系统的财政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我们必须借实行“收支两条线”之机,争取司法系统的财政独立。这的确是关系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一个大问题。

(二)法官独立

在司法系统获得基本的独立之后,法官的独立就成为司法独立的实质性保障。

其实,没有司法系统的独立,就不可能有法官的独立;而没有法官的独立,司法系统的独立就是空谈。两者相互依赖,彼此补充。法官的独立实际上构成司法系统独立的实质和核心。所以,如果说司法系统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那么,司法系统的独立又必然以法官独立为前提条件,这是司法公正,从而也是法治国家的逻辑。因此,在我们追求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当然不能不重视法官独立。根据我国现行法官法,法官享有充分的权利,以至于我们完全可以认为,现今中国的法官在法律上已经具有了相当独立的地位。例如,法官法第八条所列举的法官权利类型,其内容甚至比西方国家的有关规定更为广泛。但是事实上,由于我国的吏治传统源远流长,法治国家建设刚刚起步,相应的法治国家观念既未普遍也未成熟,法院系统的独立性还多受限制,故法官独立远远未能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概念,况且传统惯性和社会现实条件还无时不在限制着这一观念迅速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无论如何,如果我们要建设一个法治国家,那么就不可回避地要面对这一挑战。

根据我国法官法规定,并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可以继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争取实现法官独立:

第一,法官选任的独立。法官的选任由专门的司法委员会进行。这个司法委员会应以法官为主,同时也可以包括党委和政府委派的官员,甚至律师界知名人士。但它的设置和实际操作原则应该是能够保证作为法官的委员会成员发挥绝对的主导作用。

第二,法官的终身任命。具有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学历、经过考核获得司法人员从业资格并具备足够司法实践经验的人,一旦经过司法委员会任命为法官,除非其触犯法律或严重违背法官职业操守,即应享有终身的法官资格。在这方面,应该考虑使某些高级的资深法官享有和教授一样的从业权利,即可以适当地延长任职的年龄限制,而不是受同行政官员一样的限制。法律应该明确规定各级法官得以从事司法工作的最高年限或退休年龄。

第三,法官不可任意移调,不可撤职、免职。法官不可以轻易地被调离其既定职位,更不可以轻易地被调换职位。如法官通常情况下不应该转换为检察官,同样,通常情况下检察官也不可以转换为法官。应该指出的是:从司法活动的基本准则上讲,每个法官都必须以其司法活动独立地对法律负责。换句话说,一个法官的失职或违法行为,并不构成其他法官,包括其所在司法机构上级法官的失职或辞职的依据。当然,这个原则的实现必须以司法的完全独立,包括司法的内部独立和外部独立为前提。

第四,法官的稳定的、有法律予以保障的薪俸。法官的薪水由法律加以确认,任何情况下,法官的薪水都应该予以保障。否则,法官可以诉诸法律程序请求其应该获得的薪水。此外,任何级别的法官退休之后,其薪金待遇应原则上不变。

第五,法官依法审判不受任何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我国法官法第八条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其实,这一宪定原则的实质或核心思想就是审判的独立。可以说,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或基点是法官的独立,而法官独立的直接效果就是审判独立,后者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根本前提。没有法官的独立,审判独立就无从谈起,而如果审判独立不能独立,司法独立就失去了其根本内容和基本价值。正因如此,《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才明确要求法官强化审判独立的意识,即能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争取条件来实现审判独立。